close
小食驗一開始,想要做的那些料理,幾乎一一實現了。
 
剛開始我相當擔心,拿手的料理就是那麼幾種(五根手指頭數得出來),到底能不能以「主廚」的姿態撐完全場。沒想到,開始之後,想「實驗」、想「實踐」的料理清單不斷增加,在還在想著一月份要煮什麼的時候,這學期的小食驗竟然就要在12月底畫下句點了。
 
最後一次,我依舊要秉持「實驗」精神,挑戰生平首次的「麻油雞」。 說也奇妙,原本我拿手的是日式料理,對於手續繁雜且重口味的台式料理根本沒有興趣。然而,這幾次有些同學問我,拿手料理是不是台式料理,才讓我發覺到,小食驗帶給我的改變,除了在上幾篇說的「願意冒險」之外,還有實際的「料理技能」拓展,為了挑戰各種沒有做過的料哩,廚娘在下廚前總要進行各種「study」,重要資料包含台灣經典「阿基師」系列、主婦智慧之「酪梨壽司」和「小小米桶」等。
 
12月底,台北卻熱得穿短袖都還過得去。還好,在煮麻油雞的前一天,寒流來襲,淒風慘雨,給了大家一個吃麻油雞冬令進補的好情境。
 
傳統的麻油雞,是用麻油取代沙拉油去煸薑片,再加入雞腿肉拌炒,最後再以全酒雞肉燉煮至入味軟爛。不過這次廚娘採取阿基師的做法,先將雞腿去皮,運用雞皮逼出來的油去煸薑片,在倒入米酒之前再滴一些麻油提味。這樣的做法可以不僅可以保留麻油該有的香味,也能使麻油雞不那麼油膩。
 
用心、花時間慢慢做的料理,就算不熟練也是最美味的。(小食驗第一發的咖哩也是如此,堪稱我廚娘生涯最好吃的咖哩)這次廚娘特地提早到廚房,仔細地洗薑片、切薑片,再有耐心地處理我最討厭的去雞皮、切雞肉的動作,十點多開始用平底鍋分成好幾批,一次一次的煸薑片、炒雞肉,再一次次分批放入米酒煮滾,等到所有料通通入鍋可以燉煮,已經是一個多小時後的事了。
 
試喝一小口,米酒和雞肉燉煮出的甜味,讓身體瞬間從頭暖到腳底。不加一滴水的米酒湯底,在酒精蒸發後留下的只有溫潤的甘甜。(為了避免同學們喝完通通醉倒,廚娘一次又一次的試喝,確保酒精完全揮發,喝到後來,廚娘都覺得自己有點醉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次真的用麻油雞「醺」同學們醺得太久,隔壁的老師一喊下課,同學們就一面尖叫一面衝到餐桌前。從大家打開鍋蓋,到那一鍋麻油雞見底,竟然只花了短短10分鐘的時間。廚娘不得不自賣自誇的說,「這次的麻油雞真的好吃到可以賣了!」
 
最後一次的小食驗配合醬音樂的演出,看到同學們一人一碗麻油雞面線,在舞台前聽著音樂,對X書院來說是客人的我,竟也有了一種「主人」的感覺。這個由食物、音樂、圖畫、書籍以及「人」構成的空間,似乎是我未來可能的開店藍圖,就算未來不會如此,我也某種程度完成了一個小小的夢。
 
我腦中浮現在日本打工的蕎麥麵店裡,老闆一面煮麵,一面對客人大喊「謝謝光臨」時,臉上露出的驕傲笑容。此時的我,像個老闆娘一樣,滿足地看著我的小食客們。
 
謝謝你。期待,下次再「開店」的時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な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