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日本地鐵的「白手套」名聞遐邇,然而,就算沒有白手套幫忙,上班時間的地鐵還是擠得不像話。(幫忙把乘客推上車的站務員都帶著白手套) 記得有人曾經挑戰在一台汽車裡面塞進多少人的金氏世界紀錄,我想日本如果想要挑戰「一台電車裡可以塞多少人」的記錄,應該會無庸置疑地奪得冠軍。
日本電車依速度區分成各停、急行、準急、特急,可想而知,早上趕上班上課無論如何都要擠上各種「急」類的車。上課第一天看到電車門打開的剎那,愣了一下之後我本能地抓緊背包,接著也不用擔心上不了車,後面的人群會自動推你擠進根本看不到縫隙的車箱裡。

記得小時候寫作文,老師說可以用「沙丁魚罐頭」來形容很擠的車。在日本電車上,我真的覺得自己就像是「罐頭食品」裡面的一條魚,一顆玉米或是被壓扁的醃瓜。恩,可能還沒有那麼好,在我被擠得無法動彈的時候,腦中突然蹦出921大地震和四川大地震的新聞場景,頓時覺得「身首異處」這個詞造得真好。(沒錯,我就是頭在左邊身體卻斜斜地在右邊,手還被夾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並且以奇怪的姿勢彎曲著,想動都動不了)

幸運搶到坐位的人,也是「兩個蘿蔔塞一個坑」坐得緊緊密密,不過,他們往往對眼前混亂的景象視而不見,安詳和樂地閉目養神。總覺得她們周圍有一層看不到的空氣膜,他們在膜裡面很平和很安靜的世界裡睡得安安穩穩。儘管如此,該下車的蘿蔔還是會在到站的當下瞬間站起,並且從容地在限定時間內擠出車門。

如果要苦中作樂正面思考的話,日本電車省去我抓不到拉環的問題。因為人擠人擠到你無法動彈,就連想要換個姿勢站(從三七步變成立正)都是問題。人們彼此依偎互相扶持,你靠著我我靠著你,只有幾個很高的上班族需要抓緊拉環,成為大家的支柱,除此之外,誰都不用擔心會跌倒,有安全感的程度高到不少人就這樣站著睡著了。不過,這種安全感的前提是你必須以奇怪的姿勢撐完全程,並且每次搭車都會運用到平常使用不到的肌肉,下車之後就會有如同運動過後的全身痠痛感。(雖然如此我覺得被訓練最多的還是小腿肚)

由於周圍擠著的通常都是高過我的上班族,我都得抬著頭搭電車,一方面是不想直視或是趴在他們的胸膛上,另一方面是很需要呼吸中下層稀薄的空氣。看著空蕩蕩的電車天花板,我多希望自己可以飄上去,也許有天他們會發明天花板坐位也不一定(要搭很久的人可以上去躺著睡覺之類的),不然至少可以發明「天花板廣告」,看看廣告多少可以轉移身體的不舒適,否則雖然只是短短20分鐘的路程(就是士林站到台北車站的時間),我卻總覺得好像搭了一個小時那麼久。

下車之後一切也還沒結束,畢竟只是一堆沙丁魚從小罐頭被放到更大的罐頭裡。我就這樣被推著上電車,被推著上樓梯,被推著刷卡出站,直到被推著走上地面呼吸到空氣的時候,才會覺得重獲新生。每每搭完電車,就覺得早餐都消化完了,一天的精力也消耗大半。真的不難理解這個國家的人為什麼壓力大,畢竟,搭完電車之後要回復好心情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

搭過通勤時間的日本地鐵之後,台北捷運顯得相當寬敞舒適,就算是顛峰時間感覺都還能在上面轉圈跳舞。不過,我想擠電車還是各憑本事,因為我還是有看到一個太太在車上攤開報紙來看,而且她真的有翻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な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