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做新聞產生的結果

1.      稿件難產 

真的是
小題甚至是偏題,到場採訪才發現當初自己的假設
」不存在。

以下舉藝文線和人物線例子各一:

i.         藝文線

「快來政大看金馬最佳紀錄片 一起樂//活!」(詳見附件三)

這個活動的內容是金馬影展最佳紀錄片《樂生活》的放映會,不過從文宣和主辦單位可以看出這個活動有濃厚的「社運」味道。也就是說,紀錄片放映並不是重點,紀錄片放映只是吸引大眾的手段,主要目的是讓更多人參與樂生療養院的抗爭活動。  

由於那個星期正值藝文活動空窗期,在沒有線的情況下我想盡辦法包裝這條線。我以「得獎影片第一次回母校放映」以及「樂生那卡西到場演出」為特點,成功的讓線通過。

但是到了採訪現場,就發現那些我原先我「做」出的假設幾乎不存在,整個活動從影片放完後就成為情緒高昂的社運活動。訪問主辦單位以及拍片導演,都希望藉由這次活動推廣樂生療養院的抗爭活動。此外,因為活動的性質類似社運,探討議題對一般人而言較為敏感,所以當我要找觀眾詢問參加活動的感想時也很少有人願意接受採訪。

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得到的寫作資料不多,而且方向多偏離「藝文」主體,寫稿就變得很不容易。

ii.       人物線

「 夾娃娃高手  未來夢想開店 」(詳見附錄一)

正如前述所說,這條線真的是「小題」。我當初在線索單上小題大作的那些假設,例如說他的娃娃有一整櫃,去到那裡才知道他很多娃娃夾到都送人了,另外還說他每次出去都可以夾到娃娃,但是那天因為沒有他想要夾的娃娃所以也沒有親眼見識到,雖然聽他解釋各種機台的特色,覺得他夾娃娃的技巧一定很高超,但事實上卻也沒有特別到值得成為一個「人物」。

2.      成功賦予小題一個意義

雖然小題大作有稿件難產的風險存在,但是若能成功地把自己想要讓大家知道的事情寫成新聞稿,甚至能夠上稿被登出,那也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以下舉藝文線和人物線例子各一:

i.        藝文線

2006台北金馬影展」(詳見附錄四)

金馬影展這種大型的影展,看起來過線的機率好像很大,但事實上因為這種大型影展年年都有,又沒有特地把族群鎖定在大學生上,所以線能不能過就要看記者報線的技巧了。

我和金馬影展主辦單位連絡,尋問有多少大專院校生擔任工作人員,另外也透過網路尋找連續看很多年金馬影展的大專院校生,利用這些資料向採主證明金馬影展真的是一個很受大學生重視的活動。  

ii.      人物線

「在古典氛圍中服務  陳韻如用熱誠傳遞當代藝術」(詳見附錄五)

    當代藝術館是我很喜歡的美術館,會想要報導當代館的至公,除了想要讓讀者了解這些默默服務的志工到底都在做些什麼之外,也想藉此介紹當代藝術館給讀者知道。 
我以那個人是資深義工為特點,並在她導覽前的準備過程以及導覽過程中有趣的經驗為切點,雖然有點牽強,但是在我的大力推銷之下,這條線還是過了。 

3.     百感交集的心情 


在上述第一種情況下過的線,採訪完如果上稿,其實不會太開心,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良心不安的感覺。
 

而在上述第二種情下過的線,打從線過的那一刻起,自己就會有不上稿的心裡準備,但是這種線只要過了而且可以採訪,對自己而言就是一種很大的鼓舞。
 
   

結論
 

1.      「小題大作」是無法避免的過程 
 

一個值得被報導的新聞,本身就會有意義,你不須小題大作就可以讓他過線而且寫出有聲有色的報導。但是在緊迫的時間還有有限的人脈下,有時候真的非得小題大作不可,畢竟大學報沒有「找不到線」這回事。

2.      你會找到心中的那把尺

每每談到現在的媒體亂象,學生總會問老師,如果在職場上真的遇到那種狀況,因為上層壓力而必須要作一些有危新聞道德的事情時該怎麼辦,這 時候 老師們總會回答「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

如上段所述,小題大作是無法避免的過程,那在這種「做」新聞的過程中,要如何拿捏尺度,才不至於讓事情失真太多,這是每個記者所需面對的問題。不過,記者們不用太過擔心,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當你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你自然會找到「心中的那把尺」。

3.      報線技巧對小題大題都很重要 

就算不是針對小題大作,報線技巧仍然很重要,好的線索單和好的報線表現,可以為你的線加分,否則,就算是一百分的線也有可能胎死腹中。

因此,一個好記者不能只會採訪、寫稿,也要懂得如何推銷自己的線索,將來在職場上也有可能要和總編推銷自己的新聞,這種能力就要從現在開始培養。

事實上,能夠真的把「小題」好好做大,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又若這個小題是被大眾忽略的有價值的事情的話,你的做大就更有意義了。

4.      請各位記者重蹈覆轍 

如果你從頭到尾都找得到線而且沒有退線,那是一種幸運,不過相對的,你就失去體驗「小題大作」的機會。

當你成功的利用小題大作做出一則新聞的時候,你得到的不只是過線的輕鬆喜悅以及上稿的成就感,你也會感覺到小題大作帶來的心理矛盾和壓力。所以,請各位記者重蹈覆轍,小題大作對記者而言是一個很好的磨練,鍛鍊報線技巧,也考驗記者如何使用心中那把尺。

(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な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