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台北報導】美術界一年一度的盛事「台北美術獎」廿三日在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行頒獎典禮。從三百三十一件作品中脫穎而出的為任大賢《消失面》、陳志建《換日線》、陳萬仁《第二月台》、黃沛瀅《流》以及謝牧岐《2M》,其中有四個得主為大專院校生。

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學生陳萬仁說:「有種苦盡甘來的感覺。」陳萬仁的作品《第二月台》利用月台模型和實際拍攝的人物合成,展間地上還有禁止跨越的黃線,讓人有身歷其境的感受。陳萬仁表示,觀看者將由自己的角度對作品作出不同意義的詮釋。
北藝大科技藝術研究所學生林冠名和北藝大美術創作研究所學生謝牧岐用紙堆將「二公尺」的概念具體化。他們表示,二公尺在生活中無所不在,例如人天天進出的 門大約就是二公尺。藉由在中正紀念堂的藝術活動,讓參與者爬上樓梯在二公尺高的紙堆上寫下自己的祕密,象徵踏上梯子,到了二公尺的高度就進入了一個私人空 間。用了二萬多張紙才完成作品的他們說:「獎金要先去還債,為了買紙已經欠錢了。」
台南藝術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學生任大賢的《消失面》利用鐵條建構出日常生活空間。他指出,這些作品形體並非真實,是由他的視覺經驗塑造而成,那些失去「面」的物品,須藉由觀者的經驗轉化成為真正的實體。
北藝大科技藝術研究所學生陳志建《換日線》利用互動裝置讓觀者能自由控制畫面的時間地點,造成跳躍性的選擇結果,探討網路時代人們對時間的定義方式。
評審蔡根表示,今年的作品注重「人和環境的關係」,作品雖然敘述環境,但其中都蘊含能和人互動的意義。
台北美術獎為藝壇年度盛事,採不分類競賽,也不限制作品形式、尺寸,盼以創新的視覺表現帶給大眾不同的藝術體驗。
蔡根認為,不限作品類型能讓創作者有更大表現空間,評審由作品表現評分,「只要是好的藝術都不會被遺漏」他說。